什麼是勞力的槓桿效益?

 

「一直想做,總是沒辦法做」、「暫時先延後再做吧」。或是「雖然開始去做了,但沒有持續下去」、「三分鐘熱度就結束」等。

 

許多人在這些情況下,可能都會想「必須自我控制」。不管是誰都了解這點,然而, 「做不到」正是大問題所在。

 

然而,有了目標,就有了該做的事。這時,如果考慮「要做,還是不做」,結果就會變成不做。

 

所以,該如何做, 「才能沒有顧慮而有所行動呢」、「才能把事情持續下去呢」、「才能夠發現捷徑走下去呢」,在思考這些事情當中完成成果,這就是勞力的槓桿效益。

 

 

 

勞力的槓桿效益

 

.建構化

 

.無意識化、習慣化

 

.發現KSF

 

.其他的槓桿效益

 

 

 

建構化的優點

  具有「重現性」。而且反覆運作,一旦建構起來,從下次行動開始,每次都不用從頭思考就能完成。 

 

無意識化、習慣化是成功的關鍵

 

據此,縱使是精神不濟或是難以自我控制的人,既能夠一次一次地不加思索而有所行動, 也變得容易持續下去。這就是它優點所在。看看工作進展順利的人,他們都是無意識地進行著良好行動;一言以蔽之,就是習慣化。

 

創造大習慣,先從小習慣開始

 

  不要想著要一下子養成大習慣,而是從小事開始做起或是有意識地去做。

 

認清楚K S F

 

效率差,花了時間卻無法達成成果,其原因之一在於沒有掌握到重點。沒有掌握到重點,縱然拼命地做,也達不到成果。

 

掌握成功關鍵的要素,也就是K S F (Key Success Factor) ;你必須具備能看清楚 K S F 的能力。

 

用俯瞰與倒推來發掘K S F

 

  工作時,請務必意識到什麼是「KSF」。並不是要你在每天的工作上隨波逐流,而是把時間投資在思考「現在正在進行的工作,其『成功關鍵』在哪裡? 」 。將這點弄清楚之後,再開始著手工作。

 

找尋「KSF」的其他手法如下:

 

.調查前例。

 

.請教工作進展順利的前輩等。

 

.從商業書下手來學習。

 

 

自我暗示和言語的槓桿效益

 

在勞力的槓桿效益上,想著「自己能夠做到」,是非常重要的。如果想著或是說著「做不到」、「太強人所難」則會產生負面的槓桿效益。

 

在說著「做不到」的瞬間,你的能力、技能、衝勁就全部打消。這結果說明。 「做得到」、「做不到」。在於自己的主觀判斷,並不是客觀的東西。

 

所謂「限度」這種東西並不存在於世上,事實上,只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。

 

因為「深信」而使能力受到抑制,是非常可惜的事。

 

摘要

 

1.勞力的槓桿效益在於,如何用少許的勞力,就能完成豐碩的成果。

 

2.如果把進展順利的方法建構起來的話,那麼,不管是誰都能夠讓事情進展順利重現。

 

3.把時間花在手冊化、規格化、製作檢查表上。

 

4.藉由無意論化、習慣化, 讓身體自動地付諸行動。

 

5.要造就大習慣,先從小習慣做起。小的好習慣養成後, 就會「積少成多」。

 

6.把習慣做成數據管理,能提高鬥志,並能夠自動自發。

 

7.發現達成成果的「KS F (Key Success Factor) 。就是成功的關鍵。而在作法上,俯瞰「倒推」的思考模式是不可或缺的。

 

8.運用「一年收成兩次」 (也就是在一個領域中,同時去做兩件事) 的原理,成果大大改變。

 

9.「限度」 只是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。想著「自己能夠做到」,就能發揮「正」的槓桿效益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ndn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