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4.png

線性思考行不通

 

* 科學的方法 *

 


例:「天空是藍色的」?

 

應反思:天空一定是藍的嗎?假設天空是藍的,那為什麼天空要是藍的?是什麼原因造成天空是藍的?進而去求解。從求解中,我們便會了解那是因為在光的波長中最短的是藍光,經過散射再反射之後進入我們的眼睛,使得我們所看到的天空是藍的。(ex.在喜馬拉雅山之高空中,天空是黑的)

 

 

 藉由詢問「為什麼?」,可以讓我們的思考朝有答案的方向前進

 

* 複雜系經濟 *


    所有的事情一定有它的原因,因此在現今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,就算原因相同,所造成的結果卻不盡量相同。(非線性的本質)
   
   
所謂線性思考,是套用公式,就一定會得到正確答案的直線式思考方法,但是在非線性及複雜系理論的世界裡,只要初期條件稍稍有些許的不同,結果就會變得無法預測。


    現今的世界就是這種狀況,在無國境的世界中,經濟讓全世界緊密相連,因此當一個商人,動用自己資金之百倍、千倍之倍數(multiple)的資金時,就會對世界經濟有所影響。也就是說,能夠影響經濟動向的,不是只有國家政策決定者,連商人也具有這種力量。


    因此,金錢的流通並不是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決定的。因為數目非常龐大的金融是以極大的速度在全世界流動。凱因斯經濟學認為,在「閉鎖經濟」的體制下,不但可以決定國內的供需,還可以決定利息、貨幣供給量(Money Supply)。但是這是過去的經濟,現在這個時代完全不一樣了。在經濟的問題中有數百個變數,而且時間的函數隨時隨地都在變化,所以答案絕對是複數的。因此,我們必須在這沒有正確答案當中,去推測經濟的動向。


    在複雜的世界裡,我們可以找到非常多的因素及數字作為證據。如果採用金字塔型構成法,再用邏輯思考路徑做科學分析的話,當你面對「今後經濟的動向」、「我們的經濟何時才能真正復甦」等等問題時,就可以回答「應該朝這個方向改變」、「大概就是這個時期」。

 

* 跳脫出體制 *


    新經濟是一個複雜系的世界,我們不可能將其模式化。所以把過去的經濟學稍做調整後所產生的體制、數學公式等等都不管用。


    隨著這些物理現象(金流狀況、顧客購買心理..)的累計、證據的累計,所有問體一定會有答案。因此在新經濟的世界中,最重要的不是要套用過去的常識,而是觀察現在所發生的各種事情。如:在現實的社會裡,某人買了某樣東西,都應該有其購買的理由,如果沒有任何理由就買的話,就只有兩種可能:1.是每一家超商都賣這項商品。2.是常去的那家店計只賣這項商品。


    所有的問題都應有其原因所在,能夠完全的理解其原因,就可以找說明的部份以及無法說明的部份。

 

為沒答案的問題尋找答案


* 填鴨式教育的界限 *


    從部份社會實例來看,為什麼一些沒有去上學的人卻反而在社會上成功,我們必須去思考,是不是學校的教育跟不上現實價值觀的改變。學校就用這套落後的價值,為國家教育一批批對二十一世紀最不管用的學生。現在在學校越認真學習的孩子,越容易與時代脫節,因為現在已進入一個沒有答案的複雜時代,由於前提不同,就算學習凱因斯經濟學也是沒有用的。總之,現在時代最需要的,不是填鴨式教育,也不是在有答案之下受教育,而是讓孩子學習去問「為什麼?」

 

* 忠於「想做的事情」 *


    作者本人絕對不會因為「大家都這樣」就動手,也絕不會去迎合自己所不能接受的事。在學校能拿到九十分的成績是比較放心,但是忠於自己想做的事情,跟在學校拿九十分的成績是沒有關係的。因為要做到自己都能夠認同,必須克服無數的難題,所以在這一條路,是不允許有任何的妥協與驕縱的。


    忠於自己、能夠找出屬於自己的答案的人的生命力,比起已經習慣有人告訴他們答案的人,一定更為強韌,因為他們具有能夠生存下來的通融性。

 

* 「學術派營生者」下,「街頭營生者」上 *

|
    相對於學校的優質生「學術派營生者」(Academic Smart),像他們這種在工作現場,透過實踐而學習工作技巧而成功的人,我們稱之為「街頭營生者」(Street Smart)


    現在的世界,是一個沒有答案、不需要工作手冊的世界,敏感的人已經開始朝著這個方向運轉了。被舊有的價值觀所束縛的人,和能夠創造新價值觀的人,將被明顯的區隔開來。


    例:像電玩,就是要享受隨遊戲的展開所帶來不安和興奮,結果有的人卻偏偏跑去買攻略本來破解遊戲。這些人無法一邊享受遊戲,一邊編造屬於自己的攻略法,其實這種人等於從一開始就放棄了,他們不但死記攻略本上的技巧,如果後面有答案,他們也會先看答案。這種人進入社會後,對社會一點用都沒有。因為這種人不給他答案,他就什麼都不會,碰到沒有答案的狀況,更會製造恐慌。

 

* 北歐強大的秘密 *


    這些國家禁用「teach()」一詞。因為「教」是以有答案為前提,這些國家用的是「learn(學習)」。到了丹麥,丹麥人說:「當全班二十五個人都寫不一樣的答案時,才是最棒的。」他們的基本教育方針是讓孩子學習思考。
   
    所以教科書上寫著「學校沒有教答案的權利,支援孩子學習的權利才是學校的功能。」,學習應該是教導孩子「如何使用」。北歐的學生透過這種學校教育,了解現代是一個具有複雜體系的世界,更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才能嶄露頭角。就算沒有答案,也會自己提出假設,並反覆求證,直到找出答案。

 

* 應該考的是「思考模式」而不是知識 *

   
   
區分兩種人:1.沒有足夠的證據,就無法得到結論的人;2.只有一小部份證據,卻可以得到結論的人。麥肯錫重視的是如何才能導出結論,而不是知識的有無。因為懂得思考方法的人,能夠順利勝任經營管理顧問工作的可能性較高,所以重要的是基本思考路徑,而不是知識。

 

* 先說前提,才說對策 *

   
如果要你出差到「坦桑尼亞」,你該帶些什麼?

   
   
Ex1.
「字典、水桶、麵包、錢

    Ex2. 「如果前提是能夠帶錢的話,在當地可以買得到的東西,我會暫時不帶

   

    就算不清楚出差的位置,卻能夠「以假設前提進行回答」的人,在主考官告知「其位置」之後,可以立刻改變回答內容說:「那麼,我會這麼準備」事實上前提正確與否,只要有地圖,馬上就可以知道,所以就算不知道也沒關係。

   
    
具有「有前提就有結論」思考模式的人,任何時候都不會陷入恐慌。因為就算前提有變,還是能導出不一樣的結論,這種人不僅能夠勝任麥肯錫的工作,相信其他的工作也一樣能夠勝任愉快。

 

* 「儲蓄智慧」的方法  *

   
   
訓練自己常常保持求知的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,如果只是思考別人所給予的題目,其實並不是真正地在思考事情。一個擁有求知好奇心的人,將會獲得夠多報紙、網路所無法提供的有去情報。

   

    可能有人會認為「獲得用不到的知識有什麼用?」但是人類在極限狀況下,到底會做什麼判斷?會做什麼努力?卻可以透過這種一問一的方式,讓自己動腦思考:如果是自己碰到突發狀況該怎麼辦 ?所謂「思考」,不外乎就是替自己「儲備智慧」。

 

* 投資自己,很簡單 *

   
   
不要把時間用在半途而廢的事情上。自我充實要有目標,有系統,有決心。

 

* 生活簡單才能思考 *

   
   
應該思考的事情,我會徹底思考;對於不太需要思考的事情,我會儘量減少思考的時間,而且絕不沒事自尋煩惱。

   

    把定型化的事情和不能定型化的事情,區分得清清楚楚。生活中,只要是可以定型化的事情,一律定型化。

    把需要思考的事情集中思考,不需要思考的事情就不要想。千萬不要本末倒置,想一些煩惱,白白浪費訓練邏輯思考的時間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indn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