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別人採納的邏輯構成法
* 從提案中學習建議的Know-how *
Know-how 是指有邏輯思考做保證的思考路徑。通常顧問提出建議,必須是完整且足以讓人採信的邏輯結構,才具備說服力。(ps.說服力是連對手心理狀態都能考慮的邏輯構成力)
* 「一個建議」就夠了 *
一次給好幾個建議,只會讓人猶豫不決。所以建議一個就夠了,且同時要讓對方知道,這個建議是經過龐大的資料搜集與無數的分析,進行許多的實地訪談而來的。(意指,這可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建議)
練習題:(From麥肯錫公司)
「如果你只有一分鐘時間面對社長,你會做些什麼?」
* 有事實為證的建議,魅力無可擋 *
公司雖然有各式各樣的問題,但大多數都只是現象,問題產生的原因幾乎都只有一個。通常我們必須利用實地訪談,整理出比企業領導者所知,更詳細的業界最新資訊及公司資料,再以這些資料為根本,適時放入說明之中,大家就會採納。
* 提案的必要及充分條件 *
以業界及客戶公司的資料為根本,分析市場勞動力(Force at work)、客戶公司以及其他同業競爭對手的動向,歸納整理出一個極為易懂的結論。接著,搜集足以印證結論的證據,在最後的提案上提出建議。如果有人提出質問或反駁,必須當場補足資料或提出證據。另外,提案時,要注意整體的起承轉合,不要過之也不要不及,同時還必須滿足說明的必要條件及充份條件。
* 一開始就提出整體的結論 *
如何安排整體的流程結構是非常重要的。掌握流程的要點是,用簡潔的語言,做簡潔的分析,每一頁做一個結論;然後應用所累積的結論,導出自己認為絕對錯不了的整體結論,再以此結論提出有證據後盾的建議。必要時,要視對方身份、對方的心理狀況做調整。另外,一開始我們可以先報告自己做過的事業為前提,以化解對方的質疑心理,再以此為基礎,簡略說:「最後達成了這個結論。」
在報告中,還必須涵蓋四個能夠讓對方採信的論點:
1. 圍繞業界的環境
2. 業界或者是顧客的動向
3. 環境客戶的競爭對手的環境
4. 客戶公司對此一環境所反應的動向
並說明問題的原因出在哪一點
* 提案構成 *
1. 業界的動向
2. 其他競爭公司的動向 (其他競爭公司中,動向最受注目的,一般都是集中在業界中,能掌握最新潮流的公司。)
3. 客戶公司的狀況分析
4. 改善機會的條件
5. 解決之道 (Ex.提昇營業額的三個方向:a. 改變商品b.降價 c.改善營業方式)
6. 建言
7. 實行計劃
打動人心的要點
* 不是「自己想說的順序」,而是「對方能理解的順序」 *
* 不可光憑現象做判斷 *
會發生某種現象,一定有其原因。但是懶得找其他原因,只以現象做判斷,就提出解決方法,這種解決對策絕不會是方向正確的方法。
* 說話的說服力比視覺花招更好 *
如果只是一味裝飾,一定會露出馬腳。數位時代來臨,說話訓練更加重要,為了語言能夠完完整整地為我們傳達訊息,我們必須磨練紮實的邏輯結構。例如:把可以暢談10個鐘頭的內容,歸納整理在45分鐘之內的簡報。靠得是歸納整理,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。再者,一個優秀的提案者,一定能夠一邊想像下一頁內容,一面做這一頁的說明。
* 達成一個結論的「金字塔結構法」 *
「金字塔結構的根基」,是源於MECE(Mutually Exclusive, Collectively Exhaustive)的概念,就是「彼此獨立,互無遺漏」;也就是對於一個重大的議題,能做到不重疊,不遺漏的分類,而且能夠藉此有效把握問題的核心,並解決問題的方法。「金字塔結構法」,結論只有一個,其他的資料都只是支撐這個結論的證據。此法可以確保我們整體的一貫整合性。
(圖參 : http://hpc.ee.ntu.edu.tw/~murphy/note/learning/ThinkingTechnology.html)
其他:
通常建言不具說服力的原因,大都是因為解決問題的程序不夠完全;提出建言一方的信念,還沒到達100%就認定自己所提的建議「絕對是正確」的。真正建議能力,也就是能夠讓別人採信的能力,是要靠完全的情報蒐集及反覆分析、假設、驗證磨練出來的;透過一個完全的程序,提出建言的一方,才能充滿自信提出在邏輯上絕對站得住腳的正確結論。
* 讓說話合乎邏輯的訓練法 *
平時就要進行說話訓練
練習題:在杯子裡倒半杯水放在桌子,然後以杯子為題,進行20分鐘的談話。
留言列表